>>电话:020-83488621
>> 传真:020-83599801
>> 邮编:510095
>> E-mail:gdshengyue@163.com
>> Q Q:546829193
艺术教育与教育的艺术——我的声乐教学改革经验
【引言】
亲爱的同学:
是该让你们自己“飞翔”的时候了……
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带着你们的信念,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人生价值! 三年的艺校生活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音乐之旅”仍将继续……社会是个大课堂,有你取之不尽的知识和用之不竭的力量。但是,社会也是一条湍急的河流,稍有不慎,便顺流而下!记住老师妈妈的三句话:做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踏实;做专业:持之以恒。让我们牢记声乐课堂中的《自动自发》——“没有人要求强迫你,自觉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要学会坚强面对,学会包容奉献。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定要知恩图报,用你的知识和技能回报国家、回报学校、回报父母!
请收藏我们曾经拥有的“幸福”吧……
祝你:平安、快乐、健康!
爱你的老师妈妈
【正文】
这是我贴在送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册”上的毕业赠言,它代表着我对学生们的叮咛和嘱托。回想起三年来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有太多的收获和感慨了……
07升大班是我校在2007年秋季招收的群众文化艺术专业的学生。其中学习声乐专业的有12名同学,由我担任他们每周4节的声乐集体课。之后,我们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 在07升大班声乐组三年的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他们,首先是“育”,其次是“教”、再次是“树”。并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既:“做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踏实;做专业:持之以恒。”以及“中等艺术学校声乐课教学改革的探究”。通过三年的学习,也通过声乐教学这个平台,他们从一个不会唱do、re 、mi,从未见过钢琴,不习惯穿鞋,甚至是中学里的“问题生”,成长为懂得感恩图报、追求理想、虚心好学、表现出众,并能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阳光青年”。现在,他们中有的考上了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有的参加了演艺团体,还有的到企业工作,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能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艺术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和肯定。他们不断地向我反馈着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绩。事实证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的改革是有效的,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还是品德言行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教师不仅要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人格魅力,令学生折服,还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三十年来,我恪守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自律信条,严谨治学,忠于职守,扎实工作。在工作和教学中,我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学识风范言传身教、身先士卒。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时时处处体现“以身立教”的理念。首先是身教重于言教。在我实施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做人、做事的标准和原则。我指导学生参与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实施、总结等,使学生懂得,做事先做人,学艺先修德,并养成“计划在先”、“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其次是说到做到,决不失言。在个人行为上,我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教学活动中从不拖泥带水、虎头蛇尾,尤其要实事求是。第三,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不记个人得失,在管理着学校行政工作的同时,还能全身心地为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加班加课。在每天都有的专业实训课上,力争做到次次有新意。对待每位学生,不偏心偏爱,用“师爱”呵护着学生的身心,鼓励学生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尤其是在07级升大班的《美声的触动》、《献给妈妈的歌》、《毕业汇报晚会》等专业演出和参加广东省2010年艺术联考时,学生们的专业提高和考前准备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才换来了学生们快速而健康的成长。第四,教一门爱一课。2005年我主动承担了尚无教材的《表演理论与技巧》新课程的任务,并在行政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收集大量的资料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为提高声乐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给予了有力的帮助。
二、志存高远、乘势而上
“没有目标就没有生活,崇高的目标使人变得崇高,真正的幸福不是目标的是否达到,而是在向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树立人生目标,体现自我价值是我作为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给予他们生存能力的开始,使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人的生观和价值观。在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我将“养成教育”放在首位。我除了在课堂上提出做人、做事的要求外,还采用各种方式达到其“育”的目的。包括礼貌礼节、接人待物,甚至细到穿着、举止、站姿、坐姿等。为树立学生的高考信心,我开设《实现理想的途径》、《冲刺高考》等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美国青少年成长专家肖恩· 柯维撰写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要求他们将七个习惯亲自抄写下来每天对照检查;与学生一起学习美国管理学家哈伯德撰写的风靡全球的公司职员必读之书《自动自发》,并将其中的“没有人要求强迫你,自觉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作为每节声乐课结束时与大家共勉的座右铭;利用5分钟课间休息,朗读《傅雷家书》的精彩片段等。邀请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和师兄师姐们,讲述他们个人高考及创业的拼搏经历。
“育人”不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我有意地将“育”延伸到课外的其它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等视屏讲座。观看美国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地球--家园》环保片、音乐片《音乐之声》等。学习中国教育报:《教室里的四个字--敬、静、净、竟》,《“许三多”--走向成功的三把钥匙》、《孟母教子》等文章。组织学生开展了“十位歌唱家成长经历”的暑假作业汇报会;利用学习“游子吟”这首歌曲,开展讨论“我的妈妈”的主题会。为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抒发真情,还组织学生赴广西玉林县的大容山,体验《天边》这首歌曲中“我要登上山顶,去追逐遥远的星辰”中的寓意和意境等等。
2008年湛江艺校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我抓住这一契机,乘势而上,大胆开拓,把“调整声乐专业小课课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即: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声乐方向的专业小组课在总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从原来每周2次,每次两节连上,调整为每周4次,每次1节的形式。并将07级升大班声乐组作为试点对象。由于教学改革和课型的改变,学生们天天都有专业实训课,每天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声练唱。经过近三年的尝试,他们对声乐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建立了正确的发声状态,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能,该组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比往届更强,成绩也由为突出。“教改”的实践证明,这种天天上课的集体课课型的设置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它体现了声乐技能需要系统而持久的训练特征,也适应了近年来艺术中职生“无门槛”和“零起点”入学的现状,同时对学生心理的归属感及对专业的认同感等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抓住了机会,乘势而上,收获了知识和经验,他们庆幸自己是“教改”的受益者。
三、以生为本、优化教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职生也应享受优质教育。我坚持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专业教学从不随心所欲、敷衍了事,这是实施“教”的重要环节。我利用近三年的教学时间,教授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第一,我们学习了近百首独唱歌曲,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把一切献给党》、《我家在中国》等。学习了22首集体演唱的声乐作品,有:《我和你》、《我象雪花天上来》、《康定情歌》、《故乡的小路》等。学习了17首练声曲,包括“连音”、“跳音”、“装饰音”、“大琶音”练习等,外国的《孔空》练声曲等。我自制电子课件30余个,将声乐的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加强学生的视觉、听觉和理解力。我们学习的理论专题有:1、《歌唱的生理》(包括人体歌唱的生理结构,发声器官与气息配合后所形成的声音等);2、《歌唱的声音》(包括真声、假声、混声、统一声区等);3、《歌唱的共鸣》4、《歌唱的呼吸》;5、《歌唱的语言》(包括夸张吐字、抬起软腭、规范口型、正确的吐字方法和母音发声对声音的作用等);6、《歌唱的表演》7、《练声曲的意义》;8、《艺术嗓音的科学训练》;还学习了意大利语语音拼读的方法。并大胆地尝试着用意大利语排演了外国古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的六声部经典片段。我还与其他教师共同编排了《天边》、《中国人》、《精忠报国》、《热情的沙漠》、《美丽的神话》、《北京欢迎你》等综合性表演节目。
第二,组织了多次艺术观摩与欣赏活动,包括古典与现代的经典之作。有:吴碧霞的亚洲巡演音乐会;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沈洋演唱的舒伯艺术歌曲;有怕瓦洛蒂、崔岩光、廖昌永、邓桂萍、巴托丽演唱的古典艺术歌曲;迪里拜尔演唱的外国歌剧选段;周小燕、黎信昌教授的声乐讲座;有布仁巴雅尔、甘雅丹演唱的通俗歌曲;《席令狄翁的演唱会》、《美伶美男演唱会》、《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前往湛江师范学院和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观赏了中国东方歌舞团的歌舞晚会;聆听了刘维维歌唱家及德国汉斯教授来湛的声乐讲座;还观赏了多个师范学院和本校教师的独唱音乐会及在湛江影剧院演出的“中外艺术家音乐会”等,体验大学生活,感悟艺术氛围。
第三,营造艺术氛围,搭建实践平台。我曾多次组织学生与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欧洲回国的留学们进行专业汇报与交流。与本校中国舞专业、09音乐舞蹈班以及民航班的同学们举行声乐表演与交流。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包括区、市、省,甚至是全国比赛,以此锻炼他们的演唱技巧、舞台适应能力和调整比赛心态等。通过参加全国艺术中专的声乐比赛、50周年校庆的演出、毕业汇报晚会等表演。尤其是在2009年7月1日进行的本组专场音乐演唱会《献给妈妈的歌》的汇报,大大提高了他们舞台表演的能力和演唱水平,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整体的艺术素质。在晚会的总结中我曾写到:“我们大家终于在艰辛、痛苦、快乐、幸福中完成了《献给妈妈的歌》晚会的演出,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虽然花了140天的课余时间,但它让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人生哲理,并使我们的表演能力飞速提高。今天,我们再回眸审视,这个“艰辛”是值得的,这个“痛苦”是快乐的!我相信,它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彼此的记忆里……”。三年来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那40余次的汇报演出和近6000张艺术活动的照片,记录并证明着:培养合格的艺术中职生,艺术实践是关键的环节。
四、师爱无边、感恩回报
“师爱”是我对他们“育、教、树”的又一个秘诀。他们50%是来自于农村,来自于各县镇的中学,文化课成绩属中下层次,个别学生甚至是学校有名的打架“惯犯”。属于爹不疼娘不爱、班主任不管的人。面对这些“参差不齐”、“来者不拒”的艺术中职生,首要的是给他们尊重、关爱、温暖和希望。我利用声乐教学这个平台,满腔热情地关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本着“艺术教育能否有教无类”的探索,不冷落任何一个学生。对于个别无心向学的学生,不离不弃、循循善诱。从每天的声乐训练当中,我会观察到每个人表情的细微变化,用“又不开心了?”、“是不是家里出现困难了?”等暖言细语,点滴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与他们促膝谈心,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能积极为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拿出自己的工资支持学生交学费,力求学生不流失、不辍学。学生们喜欢过年、过节、过生日,他们不但可以在我家饱餐一顿北方水饺,还可以得到我精心准备的各种礼物……平时,我还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的学生,常给他们生活费和日用品,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情感问题的处理是他们最棘手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生活态度。我常常是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首要人选,近似于“110”和“百度网”,是他们心中名副其实的“老师妈妈”。他们内心深处难以起齿的事可以告诉我,做过的错事也能向我“坦白”。每当“教师节”、“母亲节”,我都收到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我经历了从校长到老师,从老师到妈妈,再从妈妈到朋友的角色变化,而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学生们这样对我说:“老师妈妈,我愿意时间倒流,重新回到艺术学校和您的身边……”;“是艺校改变了我的人生,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记得去年的母亲节,我们买了蛋糕点着蜡烛,哭着唱完了《烛光里的妈妈》,您和我们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离开了您的怀抱,我才知道外面的风大雨大,可我不敢再对您诉苦,因为我欠您太多,怎能让您再担心?……”;“想起去年的教师节,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温馨着,今天又是教师节,我却不能陪在您的身边。老师妈妈啊,我只要您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再过几天,我便要开始音乐学院新的生活了,您的‘教导’我会带着去的,我始终坚信,您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教学相长。在我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也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回报。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许多声乐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有效措施。我用“树”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及艺术比赛,借助社会、政府和企业搭建的艺术平台,让学生们“小试牛刀”。2009年3月,我教授的多名学生参加了“蒙牛酸酸乳”全国歌唱大赛湛江分赛区的比赛。二年级他们个个张显个性,跃跃欲试,赛场上不断传来“老师,我晋级啦!”。经过3个月的比拼,其中赖润和向珊珊同学进入湛江二十强,并代表湛江分赛区参加了广州赛区的复赛。同年6月,又有10名同学参加了“全国首届艺术中专学校孔雀奖声乐大奖赛”湛江赛区的初赛,其中仅赖润一人就参加了三种唱法的比赛,获得了二个第一名和一个第二名。最后,赖润、欧紫恩、翁丰叶与其它4名学生,赴天津参加了7月的全国复赛。在与全国各艺术中专的选手们激烈的角逐中,赖润同学一举获得了“全国首届艺术中专学校孔雀奖声乐大赛”学生组通俗唱法的铜奖(金、银奖空缺),欧紫恩、翁丰叶同时获得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优秀歌手奖,我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9月,赖润、向珊珊同学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马生林同学考入厦门演艺学院。同年12月,该组另外俩位学生欧紫恩、黄怡玲在学校实验剧场举办了《爱在天地间》首次中专学生的独唱音乐会,受到了全校师生以及湛江师院、中歌艺术学院包括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五、乐教爱生、甘为人梯
广东湛江艺术学校有一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这正是学校52年蓬勃发展并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的根本所在。“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涌现出许多“甘为人梯”的专业教师,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那些莘莘学子。如何让“零起点”的学生努力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如何上好声乐集体课;如何快速解决学生的病痛之苦,老师们都煞费苦心、无微不至……假如今天我能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点经验和成绩,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我敬佩他们“润物细无声”的奉献精神,敬佩他们固守清贫、淡薄名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无论是声乐教学还是工作生活,他们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路漫漫其修远兮……”,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以及按照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培养造就人才的重任,而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支德才兼备、乐教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